文|王強強,來源|微信公眾號“三廚”(ID:sanjiangfood),點球滴已獲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。
▲拉一張紙條。圖/舌尖上的中國
王強強是甘肅人,西北大地的孩子,從小靠面食滋養(yǎng)。甘肅的面條種類太多了。蘭州牛肉面已經(jīng)是全國性的面食了。漸漸地,一些有名的有蝎子面、饅頭面、麻辣子、蚵仔面、搓面、拉面……
▲土豆豆腐湯。圖/三廚
近期,由于新疆疫情反復(fù),大家都在喊“紙條加油”。這勾起了強強和張條子的回憶。事實上,拉條子不僅流行于新疆,整個西北地區(qū),甘肅、陜西、寧夏、內(nèi)蒙古、青海等地都是拉條子的輻射圈,堪稱拉條子經(jīng)濟帶。
辣條子的香味是家的味道,西北的孩子吃一口就有回家的感覺。
▲中國最大的碗拉條子。地圖/網(wǎng)絡(luò)
01 拌、炒、潑油、燉湯,吃法太多了
它用途廣泛,可以以多種方式食用。
1.混條
說到拌面,就不得不提新疆面。新疆拉面長期以來一直位居新疆美食榜前列。
在電影《一把勺子》中,陳建斌飾演一位名叫“辣條子”的西北農(nóng)民。陳建斌說:“在我們老家,面條叫拉條子,是我們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,在新疆的時候聽說有人叫拉條子……”
曾經(jīng)有朋友問強強:新疆的面條和面條有什么區(qū)別?
其實并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如果非要說實話——面條是面條的一種吃法,和面條一起吃的配菜可以叫面條;辣條子是面條的一種。
新疆面條,按配菜分,可以分為油肉面、肉末面、麻辣皮面、野菌面、茄肉面……但最常見的拌面是拉條(新疆常見的幾種)面條有丁丁、二節(jié)子、泡菜子;條子切成短粒就是丁丁炒面,切成寸段就是二節(jié)子炒面。帶湯)。
炒肉粉最為有名,追隨者也最多?!斑^油肉”原產(chǎn)于山西。此菜以油傳熱,故以油而得名。后來流傳到其他地方,在農(nóng)村也發(fā)展出各種各樣的做法。新疆油肉是將羊肉揉成淀粉和油,加入西紅柿、青椒、洋蔥(新疆叫皮芽子)制成。
▲炸豬肉面。圖/大眾點評
一盤油膩的肉和兩瓣大蒜的面條是最正宗的新疆面條。
2.炸條
大西北都吃炒面,做法和其他炒面一樣。
▲圖/網(wǎng)絡(luò)
3、防油濺條
油潑條,老陜?nèi)说淖類壑弧?/p>
潑油是大家耳熟能詳?shù)淖龇ā獰嵊蜐娎苯罚曈X和聽覺雙重SPA。條狀有嚼勁,非常適合干拌。
就像韓式拌飯,盛在碗里吃是最好吃的,有一種豪情。
▲圖/網(wǎng)絡(luò)
4.拉棒湯
什么湯都行!強強以前用的是帶條燉牛肉湯,一口氣吃掉一大碗!
▲牛肉湯拉棍。圖/三廚
02 “拉”是一個動作
條子的名字代表的是方法——不用卷(其實稍微卷一點是有辦法的),不用壓,兩只手拉就行了。
辣條子的本質(zhì)是一種形狀不定的長面條,一定不能軟爛。所以在做條和面的時候,有幾個基本的小竅門:
1.放少許鹽,鹽可以讓面團更有嚼勁。
2、和面的時候水要越少越少,總量不能太多。最后的面團應(yīng)該更硬。
3、面團要揉的光滑、均勻、有彈性,然后醒一會。揉面和靜置的目的是增加面團的強度。
拿著醒面皮,一般有兩種做法:
專家或餐館通常將大面團揉成粗條,卷成蚊香形狀的大盤子,再次醒發(fā)。注意這些粗條要抹油,一是防止面條相互粘連,二是防止面條失水,導(dǎo)致皮干,一拉就斷。
▲圖/舌尖上的中國
醒發(fā)后,捏住面條的尾端,左右轉(zhuǎn)一圈,繼續(xù)用雙手將面條像卷羊毛一樣在盤子里拉長,在案板上敲打幾下,放入鍋中。
▲圖/舌尖上的中國
一般家庭做法是將生面團搟成一定厚度的面餅。
▲圖/三位廚師
抹油醒面后,用刀將面餅沿邊沿一刀一刀切開,然后撐入鍋中。
▲圖/三位廚師
從實踐上看,條子的形狀其實很難固定,可圓可扁,可粗可細。經(jīng)過多年的訓(xùn)練,飯店的廚師們可以把條子做的粗細基本均勻。但是每天的條子都看媽媽們要做什么,有的條子可以像下圖這么寬。
▲ 寬條子。圖/B站UP主@丹夏春姐
03鬧劇、碳水彈、家鄉(xiāng)味的雙重安慰
與東南相比條子肉的做法,西北的物產(chǎn)相對較差。因此,無論是日常正餐還是零食,主食都是主食。再加上西北人的研究努力,面粉千變?nèi)f化。
西北孩子的愛,是碳水的神奇,是媽媽和外婆的愛,是更隱秘的家鄉(xiāng)味道。一口跳跳,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?qū)寢屓鰦傻膱鼍埃簨寢寳l子肉的做法,我想吃跳跳。
-結(jié)束-
文字 | 王強強
封面圖片 | 網(wǎng)絡(lu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