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是中國農(nóng)歷的第一個月,就是一月份。而臘月代表的是12月份,也就是每年的最后一個月份。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后一個月份,俗稱為歲尾,有臘冬、殘冬、窮冬、臘月、冰月、余月、極月、清祀、冬素、大呂等30多種稱呼。其中,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(dāng)屬“臘月”。
之所以叫“臘月”,是因為“臘”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“祭”名?!芭D者,接也;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報功也?!薄芭D”與“獵”通假,“獵祭”亦為“臘祭”。相傳早自周代我國一些地方便有在這個月舉行“歲終之祭”,亦稱“臘”。臘祭的對象,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。五位家神指的是門、戶、天窗、灶、行(門內(nèi)土地)。因在十二月舉行,故稱該月為臘月,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。漢代前,臘祭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。漢代后,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“臘日”,不過在這一天并不喝臘八粥,而只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。直到南北朝時,才將農(nóng)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“臘八節(jié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