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嘍,大家好!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《詠蠶》;
【作者】唐·蔣貽恭
辛勤得繭不盈筐,燈下繅絲恨更長。著處不知來處苦,但貪衣上繡鴛鴦。
這首《詠蠶》是晚唐詩人蔣貽恭創(chuàng)作的一首七言絕句,這首詩通過對農(nóng)家養(yǎng)蠶繅絲的描寫,通過對富人著衣的描述,反映了封建社會階級的對立和世間的不平,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,這首詩的第一句,【辛勤得繭不盈筐】,寫的是養(yǎng)蠶的辛勞,詩人在這里沒有過多地描寫?zhàn)B蠶的過程,只是用【辛勤】和【得繭不盈筐】互相對照,突出了養(yǎng)蠶的艱辛,人們心中充滿了怨恨;
因此詩人在下句說這些養(yǎng)蠶人【燈下縹絲恨更長】,這句詩用繭絲來比喻蠶農(nóng)的恨,既形象又貼切,勞動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絲織布,每一縷絲都是蠶農(nóng)辛酸的記錄,但是他們享受不到自己的勞動果實,勞動果實被統(tǒng)治者們白白拿去,所以在他們心中充滿了怨恨,每一聲織機的聲響都是勞動人民的嘆息,和勞動人民無奈的訴說;
第三句詩鋒一轉(zhuǎn),【著處不知來處苦】,以及最后一句,【但貪衣上繡鴛鴦】,寫的是穿綾羅綢緞的貴人,他們穿著華美的衣服,然而他們哪里知道蠶農(nóng)和織婦的辛酸,他們只貪愛繡在綢緞上的鴛鴦圖案,詩人這樣寫,讓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就更為明顯了,同時更加清楚地點明了封建社會貧富的對立,寫出勞動人民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的憤恨和鄙視,詩的社會意義就更加深刻了;
全詩語言通俗,明白如話,前兩句同后兩句構(gòu)成對比,使詩意更加鮮明,加強了詩的表現(xiàn)力,讓詩的主題揭示得更加深刻;
好的,以上就是本期關(guān)于《詠蠶》的全部內(nèi)容,我們下期再見。